2400万上海同胞已经沸腾,接下来就轮到我们了!这是好事!
为何有人深夜蒙面扔垃圾?
△男子深夜蒙面扔垃圾被值班人员当场“抓获”
图片 | 微博
为何有人不辞辛苦妄想赶往其他城市扔垃圾?
图片 | 微博
为何大街小巷,每个人的嘴里,见面第一句话就是:你(扔的)是什么垃圾?
图片 | 微博
为何马云都要放大招,支付宝一键可查四千余种“垃圾”?
图片 | 微博
还不是因为“史上最严垃圾分类”的管理条例——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的出台,将住在上海的同胞们“折腾”得不行。
“上海的垃圾,15天可以填出一座金茂大厦”
上海的垃圾分类,不仅严格到将垃圾分成四类:干垃圾、湿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可回收垃圾,还规定了每天扔垃圾的时间。
甚至,垃圾分类在上海现在已经被纳入法治框架,从农贸市场到餐饮门店再到个人,包括游客,都有可能因为垃圾没有分好乱扔而被罚款。
图片 | 百度
这些垃圾也将由不同的垃圾车拉运处理。上海全市已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、干垃圾车3135辆、有害垃圾车49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。
这一套组合拳将快活了这么多年的上海人民打得措手不及,恨不得出门背的包都是分类的垃圾桶。
图片 | 微博
由于过于严格,许多上海居民以及网友纷纷表示“为什么不一步一步宣传,再实施?”
“分类不规范,城市两行泪”
谁让我们国家的垃圾实在是太多了呢。
由于之前对垃圾分类的忽视(20年前就提倡垃圾分类,但举国上下都没有重视),已经让我们没有时间慢慢来了。
图片 | 百度
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,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,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,建设垃圾5亿吨左右。
此外,还有餐厨垃圾1000万吨左右。
而上海,早在2014年,上海垃圾量就已居全国首位。现在上海的垃圾生产量,15天就能堆出一个金茂大厦(约20万平方米)。
图片 | 百度
随着外卖便捷越发深入日常生活,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%-8%左右的速度递增。
但这些未分类垃圾的最终归途,一般都是焚烧和就地填埋。
图片 | 百度
消灭一吨剩菜剩饭很简单,消灭一吨废塑料,也不难。但是如果把这两吨东西混在一起,处理起来就难太多了。
如果再把什么碎玻璃、废铁钉、烂木头、旧电视、废电池等东西全部混进去,垃圾处理场能力再强,也一筹莫展。
图片 | 百度
而这些混杂在一起的垃圾如果依靠人工分拣,那成本实在是太大了。
干脆一不做而不休,直接烧了或埋了。
图片 | 百度
我国国土面积才960万平方米,你能想象光填埋垃圾就占用了80万?全国有2/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所环绕着。
要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,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已经不行了。
唯有重视“严格垃圾分类”方可杀出一条干净之路。
“道路千万条,分类第一条”
如果垃圾能从源头分类,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能够减少三分之二,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,使得焚烧(或填埋)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,还能让更多的垃圾可以被回收二次利用。
我们的邻居日本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图片 | 微博:林萍在日本
岛国日本,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去填埋垃圾,为了解决被垃圾围城的困境,从70年代开始,日本用了50年的时间,在全国推广垃圾分类教育。
在日本,全国都实行垃圾分类制度。宽松的地方,要求垃圾分成七八类,严格的地方,需要分成20多类,最严格的的地方,垃圾需要分成40多类。
图片 | 百度
街边也会贴满警告:在日本,根据《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律》,违法者会被处以五年以下的监禁或者一千万日元(约63万人民币)以下的罚款。
图片 | 微博:林萍在日本
日本的小学生还会被学校组织带领去参观垃圾工厂,了解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,将垃圾分类的观念更好地记在心里。
几十年后的今天,日本的大街小巷都相当干净,垃圾分类优秀的名声也响彻国际。
而我们,才刚刚从上海开始而已。
“上海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”
没错,上海只是个开始。还有45个城市都被下了硬指标,在2020年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。
全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工作,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。
图片 | 微博
许多一起网上乐呵乐呵的朋友们,已经歇歇了,我们迟早就要步入上海的“后路”了。
虽然许多人念念叨叨不方便、很麻烦,网上调侃垃圾分类的段子很多。
但是从更远的层次来看,这并没有什么不好。
一旦严格的垃圾分类开始实施,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图片 | 微博
小区的垃圾桶不再难闻不堪,苍蝇萦绕。
大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,不再垃圾四溢。
我们原本用来掩埋垃圾的土地将会解放出来,开出美丽的花、种出可爱的果实。
甚至,当有人为了避免麻烦杜绝垃圾的产生——不点外卖、少吃零食的时候,我们的人民也会变得更加健康。
当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自然也要重视牺牲环境的代价。
而人人都能够重视起环境的时候,才是我们发展得最好的时候。
最后,附上一张垃圾分类图,愿我们都有美好而干净的明天。
△上海的居民巩固巩固,其他地方的朋友先预习
图片 | 百度
—End—
壹素界原创出品
欢迎随手转发朋友圈、微信群
如需转载,请于后台回复“转载”获得授权
文&编者 | 游客与木
图片&视频 | 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